2022年的经济增速巨幅下挫,创下40年以来的新低。经济低迷,市场疲软叠加疫情的不确定性,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突然遭受到猝不及防的冲击,预期信心自由落体式地下降到谷底。
一
(相关资料图)
缺乏信心表现之一: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居民存款大增,2022年出现了“超额储蓄”。
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纵向对比上一年(2021年)的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的数据,意味着2022年的居民超额储蓄达到了8万亿元(7.94万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不同省份新增居民存款绝对规模来看,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多增是发生在江苏、广东、浙江这些发达省份。要想火车跑,全靠车头带,车头会熄火吗?
“超额储蓄”的出现并不能用“中国老百姓爱存钱”来解释。它本质是老百姓无奈的防守,用预防性储蓄来对抗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企业降薪裁员潮是否继续?家庭刚性的教育、医疗、养老支出能否有保障?
有专家说让居民拿出三分之一的储蓄去买房就可以拉动经济,从数据测算和逻辑推理上具有经济学的合理性。但回到每一个老百姓个体的现实处境和心理感受来说,则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我们的老百姓普遍缺乏安全感。面对40年以来未有之大变局,大家都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怎么可能还掏钱出来买房?
缺乏信心表现之二:2022年,首次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且初婚人数跌破了前低
屋漏偏早连夜雨,2022年第一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0.6‰。这是不可逆的趋势,在接下来的5-10年之内,将会出现持续而大规模的人口缩减。
我国的初婚人口数量首次跌破了1200万人 。 结婚人数下降和结婚花销大、育儿成本高企、就业压力大密不可分。
人口负增长和初婚人数下降出现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导致了延迟退休。传言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推行男女同龄65岁退休。高层明确表态:“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没错,全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成本,终归还是让老百姓自己背。
宏观上每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落到每个家庭身上都可能成为压垮家庭财务的最后一根稻草。悲观挥之不去!
缺乏信心表现之三:城镇青年失业率高企不下
2022年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5%,25—59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4.8%, 16—24岁城镇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高达16.7%(当年最高的7月达19.9%)!
青年代表着整个社会的未来,肩负着家庭殷切的期盼,他们在就业市场遭受挫折,将反过来打击到老百姓对生活的信心。
二
残酷的现实之一:负债高企
刚性的支出和持续萎缩的收入,让老百姓的生活像在走钢索,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到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乃至一夜返贫的万丈深渊!
2月4日,李杨教授一句“中国居民的负债太高了,赚100块钱或超50块拿来还债。”戳中了老百姓的痛点,网民纷纷点赞:专家难得的一次实话!
李教授之前,大多数专家的屁股坐在“天上”。没错,2022年的经济靠投资和出口在硬撑,2023年的经济要仰仗消费这个“内生动力”了。
但老百姓能看到收入上涨的希望吗?没有收入增加的预期,贸然把钱拿出来消费,教育、医疗、养老和房贷这“四座大山”谁帮老百姓扛?
残酷现实之二:发钱“浪费”
消费是个慢变量,想要在短期内“刺激”它,除了发钱,别无他法。
2020年美国新冠疫情爆发,隔年那个躁狂总统上台,一共给居民发了多少钱?美国总人口3.3亿,每人拿到了1.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7万,相当于中国人均年收入的3倍!
所以,疫后美国的消费得以快速反弹,经济稳步上升。通胀厉害?给您10万块,然后物价上涨7、8个点,您干不干?
当然,这个事我们就别痴心妄想了。因为专家们说发钱怎么发?发给谁?会不会浪费等等都是“大问题”。我就想不通了,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建一个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要花多少钱?核酸和什么仓就更加不说了。反正那些钱都“不浪费”。
残酷现实之三:不降房贷成本
如果不发钱,能不能把“房奴”的房贷成本降低下来?银行的日子可滋润得很!
据经济学家香帅测算,2022年上半年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94万亿元,同比增长5.22%,实现归母净利润6731.71亿元,同比增长6.03%。横比腾讯的半年报,它的净利润是420亿元,大约有16家腾讯这样的公司才能赶上六大行。
可是,银行在2022年一整年中,5年期LPR仅仅象征性地下调了35BP,八草刀要感谢银行的大恩大德,老衲每个月3万的房贷,终于减少了1000元。
至今银行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5年期LPR不变,存量房贷也不愿意打折。甚至,老百姓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认罚“违约金”,提前还掉房贷。但就这,银行还百般刁难推延,让业主们少则多等一两个月,多则再等半年,让这些房奴“再扛扛”。
强烈呼吁!不能让经济下行的锅都让老百姓来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