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小修小补的摊位遍布昆明大街小巷。自行车、雨伞、鞋……这些东西破损了,只要找到师傅,经过一番修理,又能用上一阵。
曾经,因为某位师傅手艺出众,住在远处的顾客特意坐了好远的公交车来,就为补个鞋、改条裤子,这位师傅的名声,常被顾客传颂。
(相关资料图)
如今,在昆明,仍然有一些人在坚守着,默默地为这个城市奉献着,他们或为生计,或为奉献,无论如何,这座城市因这些手艺人的存在而变得更为暖心、更为便捷、更有人间烟火气。
近日,商务部发文,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让居民生活消费更加便利。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试点基础上开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坚守
既为便民,也是生计
“师傅,帮我配把钥匙。”市民杨磊说。师傅拿起需要配的钥匙,找到相应的钥匙模型,放入钥匙复刻机中,短短几分钟钥匙就配好了。“配钥匙5元一把,旁边微信扫码付钱。”师傅说。
在西山区棕树营街道澄碧巷口,由两把太阳伞、一台高精度钥匙复刻机和一台简易的电动车快速充电设备组成的便民服务点,就是黄建华师傅工作了29年的地方。“我们这些便民服务点都是由街道办统一办理的,分布在居民住宅小区附近,主要的顾客是周边居民。”黄建华说。至于收入,黄建华摇了摇头,没有透露。
和黄建华相隔一个街区,一个折叠凳、一辆小拖车就是吴寿美的全部“家当”,靠着一针一线缝补客户的衣服,她在丹霞路与近华浦路口中国建设银行旁的拐角处一坐就是13年。她不时从背包中挑选出颜色合适的线, 手指穿梭片刻,顾客送来的衣服上破损的小洞就补好了。说起自己的“业务”,吴寿美说:“我这边的顾客,基本是在附近上班和住在周边,10多年了,周围的人都认识我了,来的大多是老顾客,我这价格也不高,就是给大家提供方便。”
在滇池路永和花园小区,一家名为福莱发的洗鞋修鞋店便是李梅的工作场所,顾客中年轻人居多。
李梅说,洗鞋这个工作如今也“内卷”了,需要不停地学习提高。每种鞋子的质地、用料皆有不同,这就使得在洗护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如今来洗鞋的顾客,年轻人比较多,为此,她正学着如何在互联网上开店,下一步还打算学习开抖音直播,增加点击量和曝光度,争取让自己的店也能成个“网红打卡点”,她说着笑了起来。
困境
收入不稳定,找不到徒弟
便利是有了,但记者走访了多位“小修小补”摊主后发现,收入不稳定、房租贵,是便民服务点普遍面临的困难。
“这几年,便民服务点的生意不好做,收入日趋微薄,好在这几年街道免去了摊位费,给我们减轻了不少压力。再加上顾客大多是老熟人,聊聊天、帮人家解决下麻烦,也是个乐趣,所以就一直做着了。”黄建华说。
“洗鞋修鞋店每年3万多元的房租让我有点‘吃不消’。房租贵,请不起小工,店内所有的大小事务都要自己处理,很累。好在自己的手艺还算可以,有些客户住在呈贡区都要找我修鞋。”李梅说。
另外一个困境是,“小修小补”后继乏人。
“这个行业收入低,学艺时间也不短,平时还要风吹日晒的,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喜欢。”一名便民服务点摊主说,他今年58岁了,儿子不愿意学修自行车和配钥匙的手艺,他也找不到合适的徒弟。
“以前我们学这门手艺是要上培训班的,还要跟师傅当学徒,半年多以后才能出门摆摊,现在的年轻人吃不得这个苦,说不定这些手艺就慢慢失传了。”这名上了年纪的摊主,边抽烟边打量着路人,从中寻找着顾客。
“你想不想学门手艺,当个便民摊主?”记者随机询问了一名正半躺在电动车上休息的快递小哥。快递小哥迟疑了一会说:“不想,赚不了几个钱还一天到晚守着不动,不好玩。”
出路
昆明积极让“小修小补”回归社区
尽管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小修小补”还是迎来了好消息。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如今,“小修小补”行业将有序回归到百姓生活中,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版图已初现。
在安宁市金方街道恒大社区,每月5日是社区固定的便民服务日。在小区商业中心广场上,社区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居民带去了小家电维修、磨刀等便民服务,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实惠的“小修小补”服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难免遇到磕碰,社区提供的这些服务‘暖’到了人心。”居民郭奶奶说。
恒大社区工作人员左源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的保障更是不容忽视,让“小修小补”有序回归到百姓生活中,不仅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还能给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
在官渡区金马街道东华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设置了3个“引摊入市”便民利民点,并将一些走街串巷的商贩整合为蔬菜直销、家电修理、修锁配钥匙、衣物缝补等15家摊位,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将零散服务变为规范经营,将社区管理的“烦心事”变为服务居民的“暖心事”。(昆明日报 记者吴染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