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太凶妈妈太柔”,孩子成长隐患多多
腾讯网 2023-05-22 21:44:46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资料图)

最近,一个朋友和我聊起了教育儿子的困惑。

平时在家,儿子想做什么,想吃什么,她都很少管,更别说和儿子大声说话。

可老公不同,一看儿子哪里不顺眼,就劈头盖脸说个不停,好几次都把儿子说急了,说哭了。

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朋友总会出面“护短”,习惯性跟儿子说,“没事,别哭,别理你爸爸。”

在她看来,自己心疼儿子,不想父子关系变得那么僵。

但自从儿子上初二,她渐渐发现儿子变了。

不愿和爸爸亲近,跟她也没什么话说,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俨然成了一个“自闭少年”。

老公骂也骂了,她劝也劝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都说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错,难道我和老公的做法不对吗?”朋友困恼地说。

听完她的分享,我确实想到如今大部分家庭父母的教育组合,要么是“严父慈母”,要么是相反的“严母慈父”。

认真深究,不难发现这不同组合存在的弊端,今天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分享。

“爸爸太凶妈妈太柔”,孩子成长隐患多多

《心理访谈》来过一对父母,典型的“严父慈母”。

生活上,爸爸嫌妈妈对儿子过于溺爱,什么事情都顺着儿子。

妈妈则觉得爸爸太严厉,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唠叨个没完。

比如一家人吃饺子,儿子醋倒多了,爸爸一定会说上一句“哇,倒那么多醋干嘛,你能吃掉?”

看到儿子吃着吃着趴在饭桌上,爸爸看不过眼,立即出声指责:“呀,就不能起来?”

吃饭那一小会工夫,爸爸总能找到机会不停数落儿子。

这不仅让儿子听了心烦,连妈妈都觉得爸爸过分吹毛求疵。

然而在爸爸的角度,自己的严格要求是为儿子好,总是惯着儿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他发现,儿子只要和自己待在一起,做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不需要过分提醒。

单独和妈妈在一起,儿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懒散、依赖性强,喜欢把自己搞得邋里邋遢的。

刚开始妈妈还强调,儿子在爸爸面前很拘谨,唯唯诺诺,但后来她也意识到:

儿子的乖巧是对爸爸的敷衍,对自己却越来越任性、随意,根本说不动儿子做任何事情。

事实上,这是大部分“严父慈母”家庭存在的问题。

传统观念中,大家总习惯父亲要严肃、权威,更铁面无私一些;母亲则温柔、示弱,给足孩子关爱和包容。

出发点没错,只是在孩子看来,这种“一冷一热”的教育模式,令人难受、憋屈。

试想一下,已经懂事明理的孩子,会如何解读爸爸的严和妈妈的慈?

爸爸对我这么凶,要求这么高,一定是觉得我做得不够好,我怎么做都达不到他的预期。

妈妈什么事情都顺着我,我想干嘛就干嘛,她一定不会有意见。

长期在“严父慈母”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爸爸的权威感所伤,不敢直面问题。

另一方面,妈妈的溺爱、包庇,只会让他学会逃避问题,很难独立、自主、自强。

“爸爸缺位妈妈越位”,只会让孩子错位

既然“严父慈母”容易养出问题孩子,那是不是“严母慈父”的组合才好?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教授表示:

如今大家看到的“严母慈父”越来越多,主要和很多爸爸忙于工作,无暇管教孩子有关。

妈妈之所以会变成“严母”,是因为多数家庭教育、抚养下一代的任务落到了母亲肩上,女性不得不板起面孔管教孩子。

至于“慈父”,一方面是爸爸没时间管孩子,在妈妈责骂时心疼孩子;另一方面是男性勇敢、独当一面的精神削弱了。

而这,并不是好现象。

家庭治疗大师卡尔·惠特克在畅销书《热锅上的家庭》中分享了自己跟进的个案。

其中的布莱斯先生,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缺席孩子的重要时刻,回到家也很少过问孩子的教育。

在他看来,自己只负责赚钱养家就好,没必要发表太多自己的想法。

至于布莱斯太太,无奈之下只好独自承担管教三个孩子的重任,久而久之,她内心积累了大量不满。

因为个性强势的缘故,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她都习惯“甩锅”到孩子和丈夫身上。

一边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缺席型爸爸”,一边是喜欢管孩子的“强势型妈妈”。

结果大女儿一到青春期,完全失控,不仅和妈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还总是滥交损友,喜欢写和绝望、死亡有关的内容,有过自杀的念头。

就连二儿子都觉得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很不自在,容易恐慌又痛苦。

教育孩子,不是说妈妈严一点,爸爸松一点就能解决问题。

如果本该温情、柔软的妈妈太过简单粗暴,本该挑起教育重任的爸爸习惯逃避、坐视不管。

那么孩子就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父母没有正视自己的教育,摆好自己的位置,根本无法谈教育,更不用说给孩子正确的指引。

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严慈相济

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曾在节目中拿“酸”和“碱”打比喻。

把妈妈的教育当成“酸”,爸爸的教育当成“碱”,这一酸一碱控制好剂量,同时倒进一个杯子里,最后水还是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而加了酸和碱的水,成分多了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就是盐。

换句话说,任何一方的“严”和“慈”,只要把握好教育的度,都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养分。

“严”,不是一言堂,只许父母有要求,不准孩子做这做那。

而是有明确的教育立场和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慈”,不是听之任之,宠溺妥协。

而是态度和善,耐心温柔,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允许他拥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分享一个我看到特别惊艳的教育。

那次隔壁班一位初二的男生因为琐事和同学有口角,差点打了起来,被学校请来了家长。

结果他爸爸妈妈都来了。

一来妈妈就有点严肃,了解了情况之后轻声细语地跟班主任说:

“老师实在对不起,这是我们做父母的没管教好,是我们的重任。

既然孩子做得不对,该道歉的就道歉,该惩罚的就惩罚,我们没意见。”

很少听到一位妈妈这么理性,不盲目“护短”,而是把惩戒权完全交给老师。

当然,妈妈这番话多少让孩子脸上有点挂不住,看到孩子脸一沉,身边的爸爸立刻出来打圆场:

“老师,让我和孩子单独先聊一下吧。”

说完,爸爸就把孩子带出了办公室,站在一个没人的地方沟通了十几分钟。

虽然听不见他们父子俩说什么,但男孩回来后,脸上缓和了许多,主动走到同学面前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不该这么冲动。”

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就解决了,而且效果远超每个老师所想。

做老师这么多年,我接触不少家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

妈妈和爸爸在教育孩子时的态度和立场,决定着一个孩子的走向。

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这不是问题。

只要父母根据孩子的个性,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严慈相济,宽严有度,互相弥补,互相配合,在爱和管教这两件事情上把握好尺度,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

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差不到哪里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教育孩子,从来没有确切的定律,也不存在哪一种模式最适合孩子的成长。

我们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用心陪伴孩子,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用智慧去给孩子最好的养分。

相信这么做,孩子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自觉、自律规范自己,一步步走向正确的道路上,不偏不倚。

共勉。

摩洛哥南部地震致至少296人遇难 血液中心呼吁民众积极献血

2023-09-09

被蜱虫咬属于意外险吗?赔偿要提供什么材料?

2023-09-09

2023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举行

2023-09-09

筹集5693套保租房 开建4267套棚改房 宜昌5000余“新市民”圆了“安居梦”

2023-09-09

富士X100V迭代款将更新 配备新镜头

2023-09-09

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沪苏水域交通组织一体化若干措施发布

2023-09-09

【青视点】剑指“中国休闲体育之城” 莱西打算这么干

2023-09-08

长城汽车魏建军转型中很擅长做“毫不犹豫”的事

2023-09-08

幻想传说修复弓(幻想传说x)

2023-09-08

祝贺!中国女乒包揽四强!王艺迪逆转伊藤美诚,日本女乒全军覆没

2023-09-08

烧瓷器的失败作品“嘴硬壶”意外成网红 山东买家288元买下 2000元不愿意转让

2023-09-08

“种黄花这条路走对啦!”

2023-09-08

火山引擎ByteHouse上线ELT能力,进一步降低企业数字化维护成本

2023-09-08

iFixit拆毁了三星的新款GalaxyS22和S22Ultra智能手机

2023-09-08

600元可亲吻? 莫把“沉浸式消费”玩成“沉沦式消费”

2023-09-08

今日车轱辘是什么意思饭圈(车轱辘话什么意思)

2023-09-08

公职人员被儿子举报出轨朋友妻子 官方回应:已被停职并立案调查

2023-09-08

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投资

2023-09-08

探索数字化普惠金融新路径

2023-09-08

通辽市奈曼旗300MW风电项目二标段37台风机吊装完成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