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知否知否》是一部以北宋为时代背景的古装剧,虽然它的定位在“深宅内院”,但是有一个伏笔却存在于朝堂:老皇帝膝下无子。为何说是“伏笔”呢?正因为储君的空缺,使得朝堂不稳,人心惶惶,新皇帝登基于逆境之中,他首先要树立的就是一批忠于自己的心腹,这个时候,顾廷烨出场了。
那么问题来了,剧情中的皇帝到底是哪位呢?其实是有线索的:线索一:仁慈。是否记得这么一个情节:皇帝有回在花园散步突然口渴,但是亭子中的水壶是空的,担心奴才们被骂,皇帝忍着渴去到附近的寝殿喝水。能够真心为仆人着想的主人在古代并不常见,北宋真的有这样的皇帝吗?有,请允许我卖一个关子。
(资料图)
线索二:年迈。北宋共计经历过9个君主,他们去世时的年龄分别为:宋太祖49岁、宋太宗58岁、宋真宗54岁、宋仁宗54岁、宋英宗36岁、宋神宗38岁、宋哲宗24岁、宋徽宗54岁、宋钦宗57岁。《知否知否》里的皇帝,很显然已经老迈,那么便可以很轻松地将英宗、神宗、哲宗这三位相对短寿的排除掉。
线索三:无子。古人秉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帝由于拥有三宫六院,没有子嗣的就更加少见了。系数北宋仅有两位(包含儿子早亡):宋仁宗、宋哲宗。显然,年龄界定只有宋仁宗符合《知否知否》的历史原型。
原型锁定完毕,下面笔者单独将仁宗选继承人这段历史拿出来,毕竟它与剧情紧密结合:
在赵祯的前半生里,就连自己也想象不到晚年将面临尴尬的局面,因为他本身是有儿子的,而且还是三个。但是天不遂人愿,三个孩子皆早亡,国家继承人便只能从宗室中选择。通过这件事足以说明,为什么古时的皇帝们宁愿埋下“八王之乱”“九子夺嫡”的威胁,也要多生儿子,因为严格意义上“国无储君”所带来的朝堂动荡并不亚于夺嫡和党争。
但说到底,宋仁宗是明君,他不会主动置于危墙下,因此过继一事早早便定下了:公元1035年,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赵光义的重孙)被接近皇宫交由皇后抚养。这也就意味着,赵宗实成了从宗室中走出来的储君候选人。而这一年,仁宗刚刚25岁,可谓深谋远虑。
公元1039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豫王赵昕出生,这样一来赵宗实又被送出皇宫,昭示着他的继承资格被撤销。这里不必为赵宗实觉得可惜,因为后文他还会出场。
时光荏苒,赵昕已经是个四岁的孩子了,眼见到了请老师的年纪,谁知道一场大病下来竟然一命呜呼,赵桢由亲儿子继位的美梦彻底泡汤......赵宗实于1062年被立为皇子,第二年登基是为宋英宗,而此刻也是宋仁宗在人间最后一个年头了。
新皇登基,一切就进入正轨了吗?并不是:
宋英宗身体非常不好,要不然也不会死于36岁的壮年。事实上一经登基他便病了,无可奈何只能让曹太后垂帘听政。正所谓国无二君,慈禧太后尚且和亲儿子同治皇帝闹别扭,更何况曹太后不是宋英宗的亲妈了。在宦官挑拨下,这对母子走上了斗法之路。五年以后,宋英宗病逝,宋神宗继位。
皇室内乱,一把手频频变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宋的整体实力。那段时间,北宋的国外战场推进缓慢,国内变法也处于停滞。
后记:1,本文探讨《知否知否》的皇帝是谁,实际上只是以此为引,目的在于揭示那段时光的暗流涌动。
2,宋仁宗赵桢统治下的北宋,是最有话题性的时代,从自身出发,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事件就是以仁宗为主人公。当然真相里是没有所谓的“狸猫”的,只有一个被夺走了孩子的李宸妃。而从家国角度讲,仁宗在位时间乃北宋最久,足足有四十二个年头,这期间发生了宋夏战争、庆历和议,出现了范仲淹、包拯等杰出人物......而其晚年的国本之争,过继太子,更是值得大书特书。可能这也是为何《知否》选择以此为时代背景吧。
本文参考资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