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布8个月后,AI界“顶流”ChatGPT的热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滑。
根据互联网分析机构SimilarWeb的最新数据,今年6月ChatGPT的网站与移动客户端的全球流量(PV)环比下降了9.7%。同时,ChatGPT的独立访客数量(UV)下降了5.7%,访客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也下降了8.5%。这是自该网站去年11月上线以来首次出现流量负增长。
【资料图】
实际上,在发布后的两个月内,ChatGPT便迅速成为历史上最快突破1亿用户的应用。不过自那以后,ChatGPT用户增长速度就开始下滑,直到6月份出现负增长。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引发全球关注和讨论的划时代产品怎么不那么香了?
7月26日,OpenAI宣布推出ChatGPT的安卓版,今年5月份其推出iOS版后一度让ChatGPT热度大增,安卓版的推出能否让ChatGPT热度重振呢?
对于ChatGPT热度的下滑,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ChatGPT热度急速冲高后的一个正常回调,这里面有受众新鲜感过去了的因素,也有OpenAI发力B端和企业服务,同时考虑到成本等相应缩减面向C端服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大模型产品纷纷推出、用户使用从尝鲜向深度使用转变、应用落地的持续推进等因素,ChatGPT等大模型的热度峰值还未到来。
冲高后逐月回落
作为一个全球现象级的应用,ChatGPT的热度前所未有。根据UBS的一项研究,ChatGPT在发布2个月后,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1亿。作为对比,同是现象级应用的TikTok花了约9个月才达到1亿用户,Instagram则用了30个月。
根据第三方的测算,在今年2月ChatGPT的每月页面访问量超过了10亿,跻身全球最火的五大网站之列。值得注意的是,除了iOS App外,使用ChatGPT的唯一方法是访问网站,而网站流量有近9成是直接流量,也就是说是用户直接输入网址进入的。这意味着ChatGPT作为一个品牌已经强烈影响了用户心智,这还是在OpenAI没做规模化市场宣传的前提下实现的。
一时间,生成式AI浪潮下的ChatGPT风头无二,而国内也迅速涌现了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华为盘古等一系列大模型产品,百模大战由此打响。
不过,在国内大模型争相发布之际,大模型鼻祖ChatGPT的热度已开始下滑。
根据SimilarWeb数据,前期ChatGPT的访问量增长率惊人,1月份的环比增长率为131.6%;2月份为62.5%;3月份为55.8%;4月份明显放缓,环比增长率为12.6%;到了5月,这个数字已变为2.8%;而6月份则环比下降了9.7%。
与此同时,除了ChatGPT之外,其他类似的大模型应用Discord、Jasper.ai和基于 OpenAI 技术的Bing等的流量都在下降,而和ChatGPT不同的是,前者还能维持用户规模,后面几款应用的用户规模也在下滑,如Jasper.ai用户数在2月初有千万规模,5月底时已只有700万了。
这也意味着,ChatGPT的流量下降和整体大模型热度的缓慢降低趋势是同步的,其实包括谷歌指数、百度指数等在内的行业指数也在显示类似的趋势。OpenAI目前尚未对流量下降这一情况作出官方评论,SimilarWeb的高级洞察经理David Carr则直言,流量减少代表着ChatGPT的热度逐渐衰退。
多重因素交织作用
对于ChatGPT热度下滑的原因,业内一个普遍看法是,ChatGPT在大量用户尝鲜试用及迅速冲高后,出现一定回落是正常现象。流量算法等于月活用户和用户时长的乘积,在用户时长几乎没变的情况下(平均约7分钟),随着用户触达和覆盖率一定程度上见顶,增长率下滑是正常的。
事实上,这也和很多国人的直观感受相一致,在初期大量的尝鲜后,国内的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的热度也出现一定的下滑。
作为一位资深互联网观察者,汪平(化名)最近一直在跟踪国内外ChatGPT等大模型产品的用户使用情况,他发现,大多数用户都停留在了浅尝辄止的阶段。很多人都是抱着很高的期待去体验的,但问了几个简单问题发现ChatGPT等也不过如此,并非无所不能,而且有些套路和呆板,就扔到一边了。其实,ChatGPT很依赖良好的提示词体系,这是大多数用户并不具备的,更没有体验数据分析、代码编写等更强大的功能。
“当大量的尝鲜用户新鲜劲过去,ChatGPT的使用开始进入一个比较平稳的阶段。”汪平告诉记者,当一个产品逐渐成熟和迭代,产业和人们的关注焦点也会从一开始的看热闹转向更为现实的落地应用层面,也就是落地到各种实际的行业生活场景中,开始挣钱。
因此,企业级服务——而不是面向消费者的服务,才是OpenAI的重心,使用过ChatGPT网页和iOS版的用户一定会对其简陋的用户界面印象深刻,一些更高级的体验和服务都是针对付费用户的。虽然ChatGPT是免费使用的,但OpenAI还提供了高级订阅,需要每月20美元即可访问其更高级的模型GPT-4。不过据YipitData估计,在美国仅约有150万人订阅了这项高级服务。
同时,SimilarWeb的数据其实只统计了ChatGPT官网的流量,面向企业的商用API服务的数据一般是无法被统计的,而使用API接口的企业往往是活跃用户中的重度使用者,它们的用户时长会远超一般用户,而这部分恰好是OpenAI最需要的。
因此,C端用户流量下降对OpenAI来说未必是坏事,一定程度上是其有意为之。“上亿的月活跃用户大量使用可能早已让算力不堪负荷,OpenAI可能也采取了限制访问地区与提问次数的手段。所以对企业来说,增长放缓反倒有助于管理运行ChatGPT相关的巨大成本,让OpenAI缓口气并聚焦To B端的场景落地。”汪平直言。
数据显示,ChatGPT-3的参数量为1750亿个,而到了ChatGPT-4,这一数字上升至约一万亿个,导致开发成本迅速攀升。
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ChatGPT初始版本的单次推理成本约0.8美分。中信证券分析认为,ChatGPT热度的下降除了个人用户层面因素外,OpenAI运营策略的主动调整、持续聚焦2B领域发展为主要因素。面对上亿级别的用户访问,OpenAI很难在如此高的成本之下实现盈利,采取蒸馏小模型或者缩减推理使用算力的举措成为了必然选择,但与此同时带来的代价是回答质量出现下滑。
而ChatGPT本身也陷入一些争议中,一方面,有用户公开抱怨GPT-4模型推理及输出变得“更懒惰”和“更愚笨”了,同时,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诉讼涌现,以及社会层面反对生成式AI的浪潮,比如好莱坞近期的罢工都让ChatGPT陷入争议。
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随着国内外大量大模型产品的相继发布,大量平替产品也确实分流了ChatGPT的流量。国内目前就已发布了包括文心一言在内的近百个大模型产品,对于国内外用户来说,日常体验角度却差别不大,而且后来者也各有特色,能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
比如据SimilarWeb的数据,大模型产品Character AI 5月访问量达到 2.8 亿,增长率更高达62.55%。据悉,Character AI不仅拥有自己的预训练大语言模型,其成本远低于ChatGPT,对话质量被认为好于GPT-3。而且Character AI 还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自由创建特定个性,生成属于自己的机器人。
“这表明,人们并没有那么多对增量信息的需求,或者说这种需求是缺少黏性和可平替的;而几乎所有人都有与世界连接的需求,Character AI的聊天机器人较好满足了这一点。”汪平表示。
推安卓版续热?
无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ChatGPT的流量和热度确实出现一定下降,ChatGPT是过了峰值期了吗?
实际上,ChatGPT的网站流量下降符合Gartner技术曲线的预估。作为一家信息技术分析公司,自1995年开始,Gartner每年都会发布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成为评估企业是否要采用新兴技术的工具。Gartner认为这一放缓仅仅是从科技诞生的促动期迈入了过高期望的峰值,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峰值。
无论是从主观判断和现实各项数据来看,由ChatGPT开启的这波AI浪潮还在酝酿新一轮更高的波峰。那ChatGPT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期呢?OpenAI目前给出的方案是推出安卓版的App。
7月26日,OpenAI宣布安卓版ChatGPT正式上线,美国等地安卓用户可在谷歌Play商店进行下载,未来拓展至更多地区。并且该推文直接链接到了谷歌Play商店的页面,用户可以在那里注册并安装它。
这确实是可行的一招。据data.ai的数据,在5月份推出iOS版后,ChatGPT热度大增,iPhone用户一周的下载量便达到了50万次,并在5月31日达到峰值。截至7月4日,ChatGPT在iOS上的全球下载量已超过1700万次。
记者注意到,从官方给出的应用示例图片中可以看出,安卓版ChatGPT应当是与此前iOS版并无差别。值得一提的是,iOS版支持订阅ChatGPT Plus服务,在美国每月收费20美元。
移动端的确逐渐成为了大模型厂商的一个主要战场,而如何落地应用并产生盈利则成为各家大模型的发力重点。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ChatGPT的热度短期内出现明显下滑,ToC端的泡沫戳破在中长期角度看是大概率事件,聚焦ToB更加适合目前大语言模型的优势与特点。中长期维度,预计大语言模型在ToB端将会形成从底层硬件、到云服务商、到模型开发与维护、再到下游应用的新生态。中信证券持续看好全球AI产业的发展进程,相较于ToC赛道,聚焦ToB将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在360创始人周鸿祎看来,大模型是生产工具,会成为水煤电这样的基础设施,只有放低身段,赋能百业千行,才能成为工业革命级的生产工具,引领工业革命。
火了大半年的ChatGPT们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热度和流量出现了一些下滑,进入一个增长瓶颈期;另一方面关于ChatGPT的各项疑问和争议、诉讼也在变多。其实从更长远的视角看,全球爆火后某种程度上趋冷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太热了反而容易走偏,比如此前的元宇宙和虚拟货币等。随着使用门槛的逐步降低、使用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场景的不断增多,ChatGPT的市场空间依然广阔。但ChatGPT想要成为真正的AI企服平台,还需要深化布局与持续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